(4)更换运动项目时也要有适应期。比如有些小伙伴以前并不跑步,倒是经常做做瑜伽。更换到以跑步为主时,就需要有适应期。因为运动项目不同,身体也需要适应过程。像瑜伽、力量训练,对于心肺的连续考验比跑步差远了,骨骼、关节、肌肉对跑步就需要产生新的适应。
要点2(方法):有伙伴更好,没伙伴自己跑
跑步很枯燥,也很孤独。坚持得越久,越可能没有朋友,因为能够坚持跑步的人永远是少数。但有伙伴一起跑,确实有助于提升跑步水平,解除乏味与无聊。御行君自己的体会是,如果能跟着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的跑友一起跑,将配速提升30秒一点都不难。
怎么找到跑步搭档?
(1)加入住家附近的网上跑团,经常参加跑团的线上和线下活动。
(2)去住家附近的公园、绿地等跑者们经常出没的地方,跟着水平差不多的跑友一起跑。
在找跑步搭档这件事上,树立两个观念:
(1)有跑步搭档最好,没伙伴就自己跑。
(2)先跑步才有伙伴,而不是“先有伙伴、再去跑步”。
要点3(饮食):别乱节食,“饮食+跑步”减肥很复杂
许多人跑步的目的就是减肥。为了加快实现减肥的目标,一些人就会乱节食,比如不吃晚餐、吃水果减肥、只喝水减肥等。身体绝不是一架人造机器,其复杂程度远超想像,也不是吃什么就一定胖、不吃什么就一定瘦。饮食减肥的重点,并不在于吃什么或不吃什么,而是怎么吃。同时,跑步也并不一定能让人顺利达成减肥目标。
跑步配合饮食减肥的策略建议:
(1)了解和尝试科学的饮食法,比如低脂、低碳、低GI(升糖指数)等方法,不要盲目节食。
(2)饮食和运动方案都有“有限期”,一成不变的方案,会让人长期限在平台期里。
(3)许多运动App中都提供了大量的跑步方案,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更换使用,不仅有助于提升跑步能力,也有助于提升减脂效果。比如,10组200米冲刺跑训练,有助于提升较高强度下的心肺承受能力,从而有利于提升长跑速度。
要点4(疲劳和伤痛):倾听身体的反馈,不要“傻傻地坚持”
坚持,是一种美好的品德,但坚持也不是蛮干。如果在跑步过程中发生不正常的运动疼痛,比如膝关节的疼痛,不良的身体反应,比如呕吐、头晕、胸闷等,都应减速、逐步停止。如果当天开始跑步前就感觉状态很差,浑身乏力,那么就取消当天的跑步计划。我们都是普通人,不是专业运动员,健康和安全第一。
跑者注重身体反馈信号的两个具体做法:
(1)跑步后,身体长时间无法恢复,始终有疲劳感。在身体恢复前,不要强行再去跑步锻炼,充分休息好再说。
(2)如果有非正常的运动疼痛或者明显受伤,特别是膝、踝关节,不要坚持再跑,也不要随意自己猜测情况是否严重,及时去医院检查,是最正确的做法。
要点5(心理):跑步是力气活,更是技术活
跑步看起来很简单,谁都会跑。但会写字,并不表示能成为作家,跑步也一样。人人都有“跑”的能力,但“跑步”却是技术活。因此,任何跑者都不要轻视跑步运动,从一开始就要好好学习与实践,哪怕你曾经是学生时代的1000米冠军。
如何怎么做?御行君强烈建议,如果不是体育科班出身的普通跑者,都应该好好读一本经典的、面向大众的跑步训练著作,学习其中的各种跑步知识,并加以实践应用。如果你还有高手指点,或者同伴交流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要点6(心理):跑步是持久战
因为人的一生都需要健康,所以想长久地拥有健康,除了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运动也需要长久坚持。跑得多快、跑量有多大,都不重要,最重要的就是“坚持”。不过这样说,听起来很难。有什么办法克服吗?
长久坚持跑步的两个小建议
(1)分阶段。比如设定三个月的跑步目标(完成多少次跑步或者达到多少公里跑量等)。
(2)定期测量,获得正向反馈。比如每个月测一次腰围,看看是不是缩小了,或者保持得不错,又或者是5公里配速提升了,达到了预期目标。有追求或要求更高一些的跑者,可以考虑参加长跑比赛,完赛的成就感会成为坚持下去的新动力。
诚如本文开头所说,刚开始跑步,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。御行君认为,如果能从几个主要方面搞清楚一些大问题,那么更多的细节和注意事项都只不过是这些问题的延伸和补充。对于跑步新人们来说,这算是开了个好头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