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

盘点NBA历史上最令人失望的高顺位球员:这些“水货”如何毁掉球队的未来?!

在NBA选秀大会上,高顺位新秀往往被寄予厚望,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兑现天赋。有些球员顶着“未来之星”的光环进入联盟,最终却沦为“水货”,甚至成为球队的噩梦。今天,我们就来盘点几位NBA历史上最令人失望的高顺位球员,看看他们为何未能达到预期。

1. 安东尼·本内特(2013年状元)

作为2013年的状元秀,本内特被骑士队选中时,外界普遍认为他能成为下一个超级前锋。然而,他的NBA生涯堪称灾难——场均仅4.2分3.2篮板,投篮命中率不足40%。伤病、心态问题和技术短板让他迅速淡出联盟,成为史上最水的状元之一。

2. 哈希姆·塔比特(2009年榜眼)

灰熊队用榜眼签选中这位2.21米的防守型中锋,希望他能成为内线屏障。然而,塔比特的移动速度和进攻能力极其糟糕,生涯场均仅2.2分2.7篮板。最终,他辗转多队后黯然离开NBA,甚至被球迷戏称为“人类胜利雪糕”。

3. 迈克尔·奥洛沃坎迪(1998年状元)

快船队当年跳过诺维茨基、皮尔斯等未来巨星,选择了奥洛沃坎迪。结果这位“糖人”场均仅8.3分6.8篮板,防守懒散且缺乏职业态度。他的失败也让快船队陷入长期重建困境。

高顺位“水货”的教训

这些案例提醒球队:选秀不能只看天赋,更要考察球员的职业态度、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。同时,糟糕的高顺位选择可能让球队浪费多年重建机会。比如2007年开拓者错过杜兰特选择奥登,直接改变了球队命运。

当然,也有像夸梅·布朗(2001年状元)这样后期转型成功的例子,但大多数“水货”高顺位球员的结局,足以让管理层引以为戒。